46
共享汽車
共享汽車或被絞殺在路上
摘要:
受如火如荼發展的共享單車啟發,共享汽車在北上廣深杭等一線城市驚豔亮相,重新煥發“第二春”。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目前約有共享汽車20萬輛,正在以20%的增速發展。
共享單車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物,是個新鮮事物。但共享汽車卻由來已久,上世紀40年代就已經出現,由瑞士人發明,在英日等工業發達國家曾經風靡一時。現在共享汽車卷土重來,會成為移動互聯網生活形態下的一個新風口嗎?
共享單車的好處,共享汽車別攀比
車企認為有可能,風投認為有可能,因為共享單車功成名就了,火得一塌煳塗,共享汽車也就不可能遇冷。所以,他們摩拳擦掌,隨時準備躋身共享汽車的新藍海,搶食第一杯羹。
事實上,這是一種徹頭徹尾的錯覺。到目前為止,運營共享汽車的,都是在賠本賺吆喝,做的是虧本買賣。如果效顰共享單車那樣瘋狂地燒錢投入,賭其爆發式增長的可能性,那就真的可能要陷入萬劫不複的投資陷阱中,給資本帶來肉包子打狗一樣的災難性後果。
共享單車的蓬勃發展,取決於兩個關鍵性誘因。一是多快好省地解決了市民最後一公裏問題,應用場景十分豐富。這一點,沒有其他交通工具可以取而代之。二是解決了海量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問題,可以積聚龐大的客戶資源,在此基礎上產生空前的應用潛力。
當然,共享單車另外具有無與倫比的用戶體驗,存放取用方便,使用起來物美價廉。相比於共享汽車,共享單車投入成本較低,更易形成規模化效應,更受投資方青睞——當然,由於競爭過於激烈,即使是共享單車,已經有投資方嚴重透支,難以支撐,明確表示了退場意願。
要不要發展共享汽車真是個問題
共享汽車呢,好處在哪裏?
在擁擠的一二線城市,寸土寸金,車位十分緊張,恐怕難找共享汽車的容身之處。從目前情況來看,適合共享汽車的,有兩個比較看好的場所:一個是機場,一個是高鐵站。在一般情況下,這兩個地方,都遠離城市中心。如果不願擠公交,坐地鐵,打出租,叫滴滴,用戶可以選擇共享汽車,十分拉風,方便地解決到達目的地的數公裏,數十公裏,甚至更遠的路途問題。
然而,如果夢想共享汽車可以在城市每個旮旮遍地開花,那就有點兒得寸進尺,貪得無厭了,也沒有這個必要——城市中心要不要太多共享汽車,不是由運營者或者投資者想當然來決定,而是由市場需求來決定。
在運營成本上,共享汽車要遠高於共享單車,包括車輛成本、車位成本、運程裏程費用、交強險、車輛損失險、商業第三者責任險等,加起來是一筆不菲的費用,如果不轉嫁到用戶身上,由企業來承擔,企業的運營無疑是要虧損的;如果將其轉嫁到用戶頭上,費用就明顯高過出租車、滴滴出行,用戶體驗極不理想。
順其自然,莫拔苗助長了
目前運行的共享汽車以新能源汽車為主,充電樁難找,停車位難找,還車地難找,使用起來諸多不便。所以,共享汽車的存在,意義遠不及滴滴出行和共享單車,其作用完全與滴滴出行,或者出租車重疊,而且很不便利。
與共享汽車相比,召手即來的出租車、滴滴出行,既經濟合理,又快捷方便,可以免去用戶很多煩惱,不給用戶添堵,所以更有市場,更具生命力。或許,共享汽車對用戶有新鮮感,但難有回頭客。
所以,毫不誇張地說,作為新生事物,共享汽車有可能被絞殺在搖籃中。當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上麵的意思,不是要消滅共享汽車,而是希望運營者和投資方能夠理性看待這個新生事物,不要盲目起哄,讓其按照市場規模生長,而不是人為地拔苗助長。
如果希望共享汽車成為第二個共享單車,那就是打錯了如意算盤,最終多半要付出沉重代價。
聲明:本文內容和圖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藍鯨TMT網立場,轉載需注明本文出處及原創作者姓名!
最後更新:2017-10-12 20: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