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07 返回首頁    go 共享汽車


共享汽車倒閉的背後,是行業使然還是自身原因?

“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這句話真實地反映了借勢的重要性。可惜的是,大家都想著飛,唯獨沒人想過到底能飛幾米。

2015年底,共享經濟首次提出;2016不少企業開始踏足共享經濟;2017年共享經濟浪潮鋪天蓋地席卷而來。單車、充電寶、雨傘、宿舍、冰箱、汽車……,但凡你能見到的東西,不來個“共享”,似乎這件事情就不夠體麵。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共享單車企業倒閉了、共享雨傘有去無歸了。10月25日,共享汽車EZZY倒閉了。

這是第一家倒閉的共享汽車企業,從上線到倒閉曆時1年半,這不免讓人唏噓,究竟是共享汽車行業落幕的太快,還是企業人走地太過艱辛?

當然,EZZY也曾風光過的。

2016年3月10日,在北京的希爾頓酒店,付強召開發布會,一款名為EZZY的汽車智能共享平台正式上線,並確定使用BMW i3純電動汽車作為主要的投放車輛。他表示“我們希望打造一種從未有過的全新出行體驗,用戶隻需要將注意力放在駕駛這件事上,其他的事情由我們來解決。”

今年4月,EZZY獲得了4000萬元的融資。5月,還是在同樣的地點,EZZY再次召開戰略發布會,宣傳全新的品牌和車型。

“我們沒有跑路”。

僅半年時間,EZZY便風光不再。10月24日,媒體大肆跟進報道,“創始人跑路”的說法也大規模擴散。據付強表示,他們並沒有跑路,隻是在日夜不停的清算,在清散了員工之後,他們要自己以一抵十的功夫去清算資金。關於工資,24日時EZZY就與員工簽訂了協議,拖欠的工資將一分不少的發下去。至於用戶的押金,還在清算中。

要知道就算按照1800位用戶,每人2000塊的押金計算,那也是360萬塊。這於EZZY來說,想不想還、還不還的上這是完全的兩碼事。而今天,是倒閉過去的第13天,EZZY的用戶表示,EZZY總部維權沒什麼用。“就租了個臨時辦公室,有兩個人在那,問了沒有任何效果,而且他們臨時辦公的地方馬上要搬走了,而且連租金都欠著。”

“還談什麼共享?所有押金全部退出,所有軟件也卸了,以後再不碰共享了。”

也還有一群EZZY用戶準備聯合聘請律師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為何EZZY的倒閉來的這麼迅勐?

曾有人預言,共享汽車是下一個千億美金的市場。共享經濟的這股大風中,無論是自願是踏足的,還是想乘風趕上的,這股風的確是刮的太勐了。靠著這股風,中國誕生了370家“共享汽車”注冊公司,實際擁有車隊的運營公司超過100家。

盡管如此,在付強看來,EZZY的失敗依舊不能怪行業,是自己玩砸了。玩砸的原因不外乎一個是成本管理不當,二是融資失敗。

EZZY一開始的定位就是在高端人群,這點從車輛的投放上就能看到。因此,他們的車輛本身成本就比一般車輛要高,而且是高出不少。當然,這也是整個共享汽車行業在相較其他行業而言,在投放量上難以擴充的主要原因。其次,為了給客戶更好的體驗度,EZZY花費了太多的人力、物力、財力。舉個例子說,EZZY 的理念之一是“全城免費停車”,這意味著他們需要地勤司機去調配車輛(地勤司機最多的時候有 30 多人)。另外,在車輛未出租的情況下,那產生的停車費都是自己承擔的。在這種情況下,換句話來說,EZZY 的客單價在 30 元左右,那麼他們很有可能要為此支付 60 元的成本。

盈利問題的背後,融資成為最大支撐點

當成本降不下來,又需要快速占領市場的情況下,融資似乎就成為了續命的唯一稻草。這一點上,從我們看著共享單車的摩拜、OfO一路對抗到現在就頗有感悟了。共享汽車要想實現盈利,單車每日需完成4單,而目前行業內很少有企業能做到單車每日4單。長期的高成本費、持續的虧損,再加上外麵還有一群競爭企業,如何融到資金成為生存下去的首要之事。當然,在這期間撐不下去的自然也就沒了,這也是為什麼共享經濟下,多數企業“來的勐去的快”的主要原因。

EZZY比誰都更清楚這一點。在今年的2月份拿到2000萬後,付強也一直在尋找新的融資,盡管他前前後後找了50多家機構,遺憾的是,始終沒有大機構願意出資,最終失去資金支持的EZZY,很快就崩了。

共享汽車還有未來嗎?

從共享經濟下倒去的企業已不再少數,我們也不由得發問,共享經濟還有未來嗎?正如付強強調的:今天我們失敗了,隻能證明我們自己沒有做好,並不代表共享經濟的失敗,更不能說明共享汽車的失敗。

於共享汽車行業來說,我們還隻是處在摸索階段,在運營、成本管控,甚至是在汽車停放、駕駛安全等問題上,還存有待解決的問題,現在去談及未來未免有點太早。但不可否認的是,共享汽車已經由熱轉涼了,要想在這條路上走穩,需要的還是政府的支持以及更加成熟的市場。

最後更新:2017-11-07 19:27:48

  上一篇:go 又一家倒下!共享汽車該如何存活?
  下一篇:go 投訴備受關注 共享汽車:理想道路且漫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