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
共享汽車
共享汽車-數字經濟下的信用體係!與產業無關
乘用車“分時租賃”並非新概念,在互聯網時代之前就已存在。現在,依賴移動互聯網和定位係統,供需雙方找到對方不再是難事,以天為單位的的租賃時間,可以很方便地切割成小時甚至分鍾。利用網絡服務平台自助預定、取還、結算。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把一輛車的整個壽命周期,幾乎都變成有效時間。而我們手裏的私家車,96%時間處於靜止狀態。即便是普通租車,閑置時間也超過80%。
年輕人喜歡共享汽車嗎?
創業公司驚喜地發現,年輕一代不再把車看成是概不外借的核心財產。同時,由於經濟壓力(發達國家年輕人可能比他們的父輩當年收入要少),他們不打算把有限的預算劃在汽車上。
彭博社援引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歐美地區年輕一代消費者對於購買汽車的欲望較之前明顯降低,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共享汽車,尤以日本為最。日本的汽車消費指數已經連續10年萎縮,不僅由於少子化,更由於年輕人買車的想法日漸低迷。
由於道路資源瓶頸,中國的一線城市限行限購,逐漸向二、三線城市蔓延。想買車的年輕人可能無法拿到私家車牌照。這些有駕照、需求多樣化、對科技帶來的新事物接受能力強、且消費能力逐年提升的人群,對共享汽車更感興趣。
不過,和歐美20%的人群接受這一理念相比,中國人之間的社會信任度較低(但中國的治安案件發生率同樣較低),導致形成實際意願的車主不到總數的1%,市場還處於初期培育階段。
誰來激活共享市場?
和共享單車相比,共享汽車價格更貴、更占用空間、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充電樁、維修保養)支持。
在一線城市,行政許可和物理空間都很稀缺。比如牌照,如今2018年北京的電動車的牌照也已經預定到5萬多個,而全年的新能源牌照不過6萬個。如果個人還能通過排隊或者運氣獲取汽車牌照,配屬充電樁的公共停車場,隻有政府才能批準設立。
北京有區政府利用閑置土地,投放數百輛共享汽車,並配備帶充電樁的停車位。政府擁有公共資源,有能力為共享經濟提供政策方便。但是,公共資金隻能用來激活示範項目。不可能指望政府建立一整套共享汽車的消費體係,政府所能做的,是做個示範、提供政策指引。
8月8日,交通運輸部和住建部發布《關於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鼓勵使用新能源車輛開展分時租賃,並按照新能源汽車發展有關政策在充電基礎設施布局和建設方麵給予扶持。
政策持鼓勵態度毋庸置疑,但長期以來,電動車消費存在一個不良循環。電動車沒人買,因為充不了電;運營商不敢建樁,因為沒人來充電。分時租賃理論上可以打破這個循環,帶動充電樁建設,從而加快電動車普及。
不過迄今為止,即便在一線城市,分時租賃自身也沒有發展起來。有人歸咎於“規模”,以北京為例,分時租賃企業約100家,而政府發放的車輛指標僅8000多個。平均每家不到100輛車。有消息稱能夠正常運營的共享汽車創業企業不過20-30家,沒有一家盈利。
按照業內估算,一輛用於分時租賃的車輛,每天被租賃的頻次保持在6次,每次1-2小時,在現階段才能保證盈虧平衡。實際上還沒有租賃公司達到如此之高的出租頻率。實際上,規模和汽車“出勤率”都隻是結果,隻是這個結果倒過來嚇住了資本不敢投資。如何打破惡性循環?仍然需要資本拿出勇氣,共享單車企業仍然都在虧錢,但摩拜和ofo得到資本的大力支持。顯然,虧錢也不是原因。
出路在於建立行為信用體係
共享單車被惡意用戶或者第三方破壞的很多,隻有少部分屬於自然損耗。共享單車企業則采取更大規模的鋪貨,覆蓋掉各種損耗。但共享汽車因為成本的關係,不可能采用如此粗暴的辦法。
客戶在使用共享汽車的時候,傳統租車行遇到的問題,諸如違章處理、車輛事故權責、車輛損壞賠償、車輛內外清潔等都會遇到,而且由於自助取還,這些問題是不會有人工處理的。
同時,惡意第三方的存在,則讓車輛外觀損壞責任變得複雜起來。無人的停車場安防設備雖然很成熟,但並不能解決所有破壞問題。如何從根本上規範用戶行為,而非立足於事後追償?
和銀行對信用卡管理的方式類似,可以建立“客戶行為評價”體係。將謹慎而善意的用車習慣量化為個人資產,同時,對失信、邋遢、惡意損壞行為做出公正的第三方評價,對其施以經濟乃至法律懲罰。
體係的關鍵在於客戶行為如何量化。
第一步將進行身份識別,生物特征(指紋、虹膜、麵部)識別和信用卡雙重認證,這種認證很成熟,技術上沒有障礙,隻須在車上(或者手機)上建立相應硬件能力。
第二步則須查詢信用曆史、收入、身份特質,以確定履約能力。如果客戶有不良使用記錄,則被拒絕。
第三步則須為客戶的行為偏好、人脈關係和使用習慣等建立模型。這是最複雜的,現在沒有成熟經驗可資借鑒。以人的行為作為大數據分析,進一步記錄客戶使用共享汽車的過程中,是否存在行為不端。
不過,麻煩的是,客戶需要讓渡一部分隱私,以換取數據記錄係統的認可。其間應排除人為的介入,防止隱私泄露。
這隻是理想做法。現在共享汽車企業大多並無能力,做如此長期龐大的數據記錄和分析。他們可能需要大企業(比如BAT)供應數據。
共享汽車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式,其實質是數字經濟下的信用體係。和具體產業無關。共享單車、充電寶、雨傘都可以使用。隻不過汽車的價值較高,更需要信用體係罷了。無論評價體係、還是用戶習慣,都需要時間,才能建立起來。
最後更新:2017-08-23 0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