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84 返回首頁    go 共享汽車


“共享汽車”模式到底能夠走多遠?

【作者微信號】:bzzcaijing(也可輸入:平說財經)

就在上周,沈陽街頭出現了1500輛“共享汽車”。據報道,這些“共享汽車”全部是嶄新的BMW 1係轎車,這種“共享寶馬”不需要客人自己加油,全部由平台負責。資費標準是每公裏1.5元,每天200元封頂。車內還配備了諸如車載WiFi、人臉識別、智能語音等科技。

與此同時,交通運輸部發布《關於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發展汽車共享。意見指出,小微型客車租賃服務為城市出行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有助於減少個人購車意願。發展小微型客車租賃服務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城市私人小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趨勢以及對道路和停車資源的占用。

繼共享單車之後,共享汽車又橫空出世,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嶄新的寶馬汽車,且每天最高隻需支付200元,停車、加油,以及車輛日常維護,租車人不用關心,皆由平台全包。如果外出旅遊租上幾天,真的是很劃算。難怪有網友直唿“我那兩輛車(摩拜、OFO)該換了。”

不過,也有人表示反對意見,認為共享汽車隻是小眾化消費,生命力不強,不值得推廣,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麵,一座城市瞬間增加幾千輛汽車,不僅會大幅增加城市交通的壓力,而且會增加停車位的供應,會進一步擠占公共車位、影響居民出行。從而使停車難、道路擁擠問題更加突出。

另一方麵,“共享單車”的發展,或許還能從綠色出行中找到理由,而“共享汽車”又是為什麼呢?凡是能夠買得起汽車的家庭,也不必花200元/天租金,來租共享汽車用。而買不起汽車的家庭,年輕人也未必學會開車技能。最多也就是開個汽車租賃公司而已,乃是一個小眾消費市場。

實際上,沈陽的“共享汽車”模式作為一個單向以分鍾計費的汽車分享模式,就是對出租車、地鐵、輕軌等交通工具的一個補充,如果在大中城市推廣,會有部分市民先去“嚐嚐鮮”。那麼,“共享汽車”這種模式是否能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呢?筆者認為,共享單車要在全國推廣還有一定的難度。

首先,安全隱患難除,並涉嫌違法。有沈陽網友體驗“共享汽車”時發現,車內並沒有任何操作指南、交通事故處理單、保單,甚至連行駛本、車輛登記證書等也沒看見。

當事人旋即致電客服,對方回複稱“車輛行駛本、登記證書等資料由公司統一保管,並不隨車放置,如果被交警攔下盤問並要求出示證件,請撥打客服。”然而此舉已涉嫌違反道路安全交通法,第二章第十一條,車輛出行相關證照須齊全。

再者,“共享汽車”對市民的綜合素質和停車位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違章、亂停放和事故也是值得“共享汽車”公司去思考。之前,曾在某地試點的摩拜汽車在運行了幾個月後,發現亂停放的問題依舊沒有減少,被貼罰單、鎖車的依舊不在少數,這對當地居民的素質也提出了巨大的考驗。

再次,共享汽車目前畢竟還沒有形成共享單車那般“瘋狂擴張”的規模,相比而言,共享豪車目前則更是小眾消費的選擇,麵臨著車輛少、分布相對集中的現實。而共享汽車的規模一旦突然增加,會不會對公共停車位,公共交通造成壓力?

而這恰是城市管理者和“共享汽車”公司都要麵對的棘手問題。筆者認為,共享汽車或在人口密度不大的三四線城市有一定的發展前景,而在車量擁堵嚴重、停車位難覓的一二線城市幾乎沒有什麼發展空間。

最後,對於共享豪車本身發展而言,巨大的硬件資金投入,龐大的運維體係,1.5元每分鍾的資費,加上還對停車費買單,要想真正贏利可能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後期的盈利模式可能還將進一步探索。

同時,參照共享單車近年來的種種遭遇,各種“奇葩”的人為破壞等被動損耗問題,共享汽車可能同樣需要麵對,如果減少人為對“共享汽車”的破壞?一旦發生惡意破壞,“共享汽車”企業又該如何處置?

“共享汽車”正在部分城市試運行,很多居民想去體驗。但鑒於“共享汽車”在人口密度高的大城市會受到交通堵塞、停車難等困撓。再加上推進“共享汽車”,將受到相關法律法規掣肘,以及對居民素質更高要求。所以,“共享汽車”在部分城市試點可以,但全國鋪開卻很難,特別是“豪華汽車”的共享更是沒有必要。

本文由平說財經(微信ID:bzzcaijing)供稿,觀點犀利、時效性強,財經愛好者喜愛的內參!

最後更新:2017-08-23 10:27:03

  上一篇:go 共享汽車“駕臨”蘇城 記者親試哪樣更省錢?
  下一篇:go 共享汽車想要全麵取代新車銷量?起碼要先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