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80 返回首頁    go 共享汽車


互聯網風口上的焦點,共享汽車如何崛起?

近日,共享經濟的“明星人物”非共享汽車莫屬。從共享寶馬到共享勞斯萊斯、共享法拉利,共享汽車甚至讓許多人產生了這樣的想法:買車還有必要嗎?除了話題性,共享汽車恐怕是諸多共享商業形態中,實用性和前景少有被機構和看好的項目,可它有崛起的機會嗎?

共享汽車元年已至

共享出行領域的滴滴、Uber們開啟了大眾共享的“民智”,而單車、雨傘、民宿、洗衣等共享商業模式更全方位包圍了大眾日常生活,共享經濟正在蓬勃發展,已經逐漸的成為了一種新趨勢,在這其中,共享出行的需求與成熟度最高。包括拚車、專車、代駕,都屬於共享範疇,也可稱為共享交通。順應著共享經濟,分時租賃行業也逐漸的發展起來並且漸漸地成為一種潮流。

新能源共享汽車的出現依舊以解決居民出行難題為核心,同時通過電動汽車這一綠色新能源出行方式,為環保出行做出貢獻。Car2Go、盼達用車、蘇打出行、零派樂享、TOGO等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平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而,《2017中國共享汽車現狀與趨勢報告》披露,目前,中國投入運營的共享汽車數量已經達到3萬輛左右,預計未來5年汽車分時租賃市場將以超過50%的增幅繼續發展,到2020年,整體車隊規模有望達到17萬輛以上。

大數據解決出行難題

眾多汽車製造企業及共享汽車平台在智能出行及大數據運營體係方麵投入更高關注,通過軟硬件的配合及與大數據相結合,可實現人與車、車與外界的信息通訊,可以遠程管理、實時跟蹤車輛情況,大大提高了用車的可靠性,打通了人、車、環境、平台之間的交互屏障。

作為出租車、網約車以及傳統租賃的補充,新能源汽車共享不僅僅是傳統汽車領域運營的變革與完善,更成為了科技工業與汽車製造工業的融合,解決人們出行難問題的同時,每一部汽車都能成為一個網絡流量或多媒體平台似的存在,從而成為改變社會公共交通的重要推動力。不過雖然新能源汽車共享被廣泛看好,可其想要崛起,依舊麵臨各種困難。

城市交通承載力之困

“共享自行車解決零到十公裏的出行,共享汽車可以解決十到一百公裏。”——不錯的前景讓共享汽車快速成為資本跑馬圈地的新寵,可對標共享單車,當共享商業模式進入重度運營時,集中采購的資源很容易出現新的問題。對電動汽車分時租賃來說,卡脖子的不是錢,而是車、樁、位一體化的共享。

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本身車牌資源已經相當緊張了,共享汽車想要順利出現在街頭,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車牌,即使是二三線城市,共享汽車企業大手筆的投放,同樣會造成城市車牌的緊張。除了車牌外,城市公共停車位同樣是難點,大量城市本身就存在車位不夠用的情況,共享汽車投放本身就需要占用公共停車位資源,其正式使用後更容易造成商圈、景區等區域堵車嚴重。

城市交通承載力絕對會成為共享汽車推廣的最大阻礙,而共享汽車本身體係的建設也存在問題。共享汽車企業大力鋪設新能源汽車的同時,充電樁、充電站卻明顯不足,網絡上各種調侃共享汽車開到一半沒電的段子明顯有誇張成分,可配套充電設備不足的確是現實。同時,整體車輛太少、租/還車點少、車輛清潔存疑等問題也成為用戶反饋的重點。

絕對力量的碰撞

共享汽車是門大生意,這個“大”不僅僅指可預期的廣闊市場,更自指其投資和運營的規模。從最基礎的充電樁說起,像業內相關人士了解,目前,以45千瓦的直流快充樁為例,價格在10萬元至15萬元之間。

而一台7千瓦的交流充電樁價格約為4000元-7000元。除此以外,充電樁安裝費用也極大,按照市場價格,交流樁的安裝成本在6000元左右,直流樁的安裝成本需要30000元左右。

一輛新能源汽車按照市場最低水平10萬算起;一輛車和社會上的停車場合作一月1500元算起;充電費一天100元;也就說一輛車+一個充電樁+一次停車+一次充電需要支付的成本是30萬左右。這樣的規模和門檻,根本就不是普通創業者玩得起的,首汽、北汽、比亞迪、力帆等玩家無一不是底蘊深厚的巨頭。

雄厚的整體實力加上新能源汽車產品的開疆擴土以及本身企業運營的轉型或擴張,都讓巨頭們願意“燒錢”嚐試共享汽車,這對於本身處於規模擴張期的共享汽車而言是非常合適的,可對於有意進入共享汽車領域的初創企業而言,資本就是難以逾越的鴻溝了。

極具吸引力的市場前景

汽車分時租賃模式源於美國,經過近20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成為一個比較成熟的行業,形成了Zipcar、car2go、Enterprise、CarShare和赫茲四家公司為主的分時租賃業務,占整個汽車共享市場95%的份額。2016年時,美國汽車分時租賃消費金額為16.4億美元,載客量6500萬人次,而我國人口集中度和數量級都遠超美國,加上新能源汽車推廣期的疊加,機構給出了未來五年超過50%增幅的預期。

除本身市場供需關係的推動外,政府政策方麵的扶持也是共享汽車被市場看好的重要因素。政府從各個層麵推動共享經濟、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崛起的契機。從新能源政策角度看,發改委和工信部均發出了強烈的政策信號,要求政策廠不遺餘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最新發布的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十三五”規劃,也進一步明確了2020年中古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為200萬輛。為了促進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政策廠商將積極拓展包括分時租賃在內的銷售渠道。

近期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更認為共享出行、個性服務成為主要方向,明確堅持跨界融合,以互聯網與汽車產業深度融合為方向,推動出行服務多樣化,促進汽車產品生命周期綠色化發展。

尾聲

綜合來看,共享汽車崛起具有絕對的必然性,在強大的資金、技術麵前,共享汽車全麵崛起缺的無非是時間而已,而無論是互聯網+的運營還是用戶出行數據價值的深度挖掘,都會讓傳統汽車企業同互聯網科技企業進一步合作甚至融合,高效、綠色且經濟的出行模式也有望改變現在人們出行模式。能租何必買?或許不再是一句玩笑話。

最後更新:2017-10-08 06:07:55

  上一篇:go 共享汽車10月1日登陸茂名,你願意租嗎?
  下一篇:go 共享汽車將在大連全市推廣 計劃投放2000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