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3
共享汽車
為什麼“共享汽車”活不過今年?三個字!
最近“共享寶馬”火了,有人預測這將是下一個摩拜和ofo,但是在小編看來,並沒有那麼簡單,而且它們將很快倒閉。
為什麼?三個字。
當然,停車找車難、擠壓公共資源、素質不高等原因也是共享汽車發展較大的阻礙,但是成本高則是最致命的。
資產模式的共享汽車雖然拉高了行業門檻,同時也限製了盈利的門檻。
對於共享汽車本身發展而言,巨大的硬件資金投入,龐大的運維體係,還需要支付停車費、油費或者電費、保險費用、路橋費以及日常運維等成本。
僅靠1.5元每分鍾的資費,是維持不了收支平衡的,後期的盈利也更是渺茫。
曾經共享單車的把共享經濟拉入了高潮,但來到共享汽車這樣高成本的消費物品,按照共享單車的套路來打牌,恐怕情況並不會太樂觀。
采購一輛單車隻要幾百元,采購一輛新能源汽車動輒幾萬到十幾萬,以融資金額1000萬元為例,一輛車采購成本為10萬元,也僅夠采購1000輛車。
此外,共享單車除了成本低,管理成本更低,占有公共資源也相對較小。
反觀共享汽車,這個模式太重,需要大量資本投入,與共享單車比起來,有更高的門檻。
推出共享汽車,極有可能是玩噱頭,資本玩家在幕後推動,想以此來炒作資本形象、顯示資本力量、獲取資本效益,而非真的想發展共享經濟。
無論是“共享寶馬”還是“共享奧迪”,按照平台的設想,都不可能長久地玩下去,都不可能跑得很遠。
如果想要成功,小編覺得必須要進入差異化競爭。
不過迄今為止,市場上並沒有更好的創意和腦洞,有的隻是利用豪車做噱頭。'
最後更新:2017-08-23 10:05:00